7月下旬,商務部發布了《2013年藥品流通行業運行統計分析報告》(以下簡稱《報告》),對藥品流通行業各類數據進行了詳細的統計。筆者分析認為,從統計數據來看,藥品(包含醫療器械,下同)流通行業格局將面臨重大調整,具體表現在三個方面。 藥品流通市場規模增速將趨緩 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度藥品流通行業銷售總額為13036億元,同比增長16.7%,增速較上年同期下降1.8個百分點。這是該市場自2010年增長24.6%后,連續4年增率下降。而從后期來看,市場規模增速還會明顯趨緩。一方面,經過多年連續增長,市場規模已經趨于飽和,單獨二胎政策、健康產業政策和養老需求對藥品流通市場的能動作用有限,市場的絕對增長率難以因此保持高漲勢頭;另一方面,新醫改政策紅利基本釋放到位,醫療保險政策性補貼也會由年年增長且長幅較大或會轉變為定期調整(如三年一調)。同時,縣級及縣級以上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展開,以藥補醫、過度醫療問題會得到遏制和解決。加上分級診治和家庭醫生的落實,診療用藥將更加規范有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市場規模擴張的腳步。筆者據此大膽預測:在未來3年內,藥品流通市場規模的增速不僅會放緩,還極有可能步入個位數增長周期。 藥品批發市場將進入微利時期 《報告》相關數據顯示:2013年藥品批發企業銷售額為5620億元,占銷售總額的43.1%,比上年降低2個百分點。其實,藥品批發市場進入微利時期基本是目前各方的共識。一是基本藥物招標制度的實施,使基藥目錄品種由批發營利向配送營利轉變,批發市場此類藥品利潤不僅明朗化而且固定化,不存在有反彈的預期。二是已經開始實施的以行政區劃為單位的醫療機構藥品、醫療器械集中招標采購政策,將進一步擠壓藥品批發市場的利潤空間。如果現代物流體系建設進一步規范并滿足藥品物流的條件,勢必還將打壓藥品批發企業現有配送市場。藥品批發企業在藥品集中招標和現代物流體系的雙重沖擠下,能保持營利已屬不易,爆發性增長似乎已沒有可能。三是大型批發企業營利或將回落!秷蟾妗贩Q:2013年前100位藥品批發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0.1%,其中前10位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2.9%。這些光鮮的數字代表的是大型批發企業集團化、規;\營的短期繁榮事實,如果去除其兼并和改(擴)建的巨大投入和市場運營擴張增加的成本,實際增長率與收益會有相當的差距,經短期沖高后不會改變藥品批發市場的格局,長期增長應該起色不大。 藥品零售市場將面臨關停潮 《報告》中,2013年度藥品純銷(包含醫療終端、零售終端和居民銷售)為7415億元,占銷售總額的56.9%,比上年增加2個百分點。除去各方認可的醫療終端用藥總量占市場份額80%的比例,42.37萬家零售藥店只能共同分享1483億元市場。對單體藥店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利潤而言。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如果《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正式實施,并能實現醫保網上支付,網絡銷售藥品對實體藥品零售藥店的沖擊將難以預估。藥品零售市場會在3~5年的時間內被網絡銷售分走至少50%以上的份額。而單體實體藥店因規模、資金、品種、銷售渠道等方面的限制,絕大多數根本無法切換成“網售模式”,生存將更加困難。更為嚴重的是,此輪零售市場的重新“洗牌”不會再有對實體門店集中兼并、收購行為,有實力的集團企業只會轉戰網絡銷售市場。也就是說,在未來3年左右的時間內,藥品零售實體門店將出現一輪關停潮,筆者預計約有1/3實體門店不得不退出市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