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明立在全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工作會議上要求進一步推動各級檢驗機構的業務水平、創新能力建設,力爭實現以信息化推動規范化。
隨著科學技術不斷創新,食品藥品的技術含量越來越高,高科技造假問題也可能更加突出,加強監管、規范市場、確保產品質量與安全正成為各國共同面臨的難題。檢驗檢測技術創新面臨巨大壓力。
在1月18~19日召開的全國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工作會議上,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局長邵明立表示,“十二五”期間,將力爭普及地市級藥檢所的局域網建設,建成覆蓋全系統的信息管理網絡,初步建成覆蓋全系統的業務數據管理平臺,實現中央、省、地市三級藥品質量數據共享與深層次的數據挖掘。以信息化推動規范化,構建綜合管理型的“數字檢驗”。
“十一五”成績斐然
邵明立充分肯定了各級食品藥品醫療器械檢驗機構在“十一五”時期取得的成績。他表示,五年來,各級檢驗機構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踐行科學監管理念,忠實履行“為國把關、為民盡責”的職責,發展步伐明顯加快,技術能力明顯增強,對監管工作的技術支撐作用越來越突出,成為食品藥品監管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十一五”時期,我國藥品檢驗實力顯著提高、醫療器械檢測能力持續增強、技術支撐作用得到充分發揮、科研工作取得顯著成績、對外交流與合作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和話語權正逐步增長、中檢院(原中檢所)改革發展也取得較大進展。
據悉,“十一五”是中央和地方政府對檢驗機構資金投入最多、基本建設覆蓋面最廣、檢驗綜合實力提升幅度最大的時期。僅實驗室新建、擴建就投入26億多元,實驗室總面積從“十五”末的18萬平方米擴大到65萬平方米。國家投入近2.9億元用于信息化建設,是“十五”時期的12.5倍。檢驗能力明顯提高,有63個實驗室獲得國家實驗室認可,技術水平和管理能力逐步獲得國際認可。
“十一五”時期,僅中央財政對醫療器械檢測基本建設的投入就達到4.8億元。經SFDA認可、具備檢測資質的機構由“十五”末的28家增加到52家,人員由800多人增加到2000多人。
目前,國家級醫療器械檢測機構對歸口產品的檢測能力達到了95%,省級檢驗機構對市場常規產品的檢驗能力達到90%。與“十五”期間相比,醫療器械標準制修訂經費投入從2000萬元增加到2.2億元,共計完成標準制修訂571項。全國各級檢驗機構共完成各類檢驗任務近200萬批次。組織開展國家評價抽驗,累計完成467個高風險品種30萬批次的評價抽驗任務。承擔完成了大量監督抽驗工作,在打假治劣、凈化市場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同時,各級檢驗機構積極參與“藥品安全科技行動”計劃,共同打造藥品安全評價技術平臺。共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支撐計劃等科研項目402項,科研經費3.4億元,是“十五”時期的12倍。
“十二五”目標明確
邵明立指出,“十二五”是我國大力加強和發展食品藥品監管事業的重要機遇期,深刻認識經濟社會以及食品藥品監管出現的新情況、新變化,深入分析檢驗檢測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對于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邵明立表示,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都對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基本藥物制度做出了部署,為強化食品藥品監管提供了歷史機遇。隨著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民提供、基本藥物逐步覆蓋城鄉居民,醫藥衛生需求總量將大幅上升,用藥結構和藥品供應渠道將發生重大變化,產業結構調整成為大勢所趨。為加強基本藥物質量監管,了解和掌握基本藥物質量狀況,科學評價基本藥物安全風險,國家要求每年對納入國家基本藥物目錄的品種進行全覆蓋抽驗,通過國家評價抽驗和地方監督抽驗,為加強基本藥物質量監管提供科學依據。各級檢驗機構在這項工作中,既有責任又有機遇。只要緊緊把握機遇,乘勢而上,就完全可以在全面提升檢驗檢測能力等方面大有作為,通過技術支撐手段為解決藥品安全的深層次問題做出新的重大貢獻。
邵明立希望各級檢驗機構深入貫徹落實全國食品藥品監管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確保公眾飲食用藥安全這個中心,服務監管大局,力爭通過“十二五”時期的努力工作,建立健全適應監管需要的餐飲服務食品、保健食品、化妝品檢驗檢測體系和醫療器械標準管理體系;日常檢驗檢測能力接近或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中檢院實驗室管理達到國際一流水平;努力建成一支總量適宜、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廉潔奉公的專業技術隊伍!
為此,邵明立提出,各級檢驗機構要堅定不移地踐行科學監管理念;堅定不移地加強能力建設;堅定不移地抓好人才隊伍建設;堅定不移地走外向型發展道路;堅定不移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
邵明立還特別強調,“十二五”期間,中檢院要進一步發揮龍頭帶動和引領作用,在各個方面做好全國檢驗檢測系統的“排頭兵”和“領頭羊”,努力實現“國際一流,國內領先”的奮斗目標。進一步加大對各級檢驗機構的業務指導力度,進一步推進各級檢驗機構的創新能力建設和水平提升,進一步發揮檢驗檢測機構整體功能,不斷創新業務指導和管理機制,進一步深入參與國際交流與合作,指導全國的檢驗檢測機構共同塑造“中國藥檢”新形象。
|